1995年出生于辽宁的于洋,从小就在羽毛球场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。8岁开始接触羽毛球的他,在12岁时就被省队教练相中。"那时候他个子不高,但移动速度和反应能力特别突出,"启蒙教练王建军回忆道,"最难得的是他那种不服输的劲头。" 2013年青运会夺冠后,于洋正式进入国家队。但随后的两年却遭遇瓶颈期,多次在国际青年赛事中折戟。"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加练到凌晨,"于洋在采访中说,"林丹前辈告诉我,每个运动员都要经历这样的磨砺。"2016年,他在全英公开赛上爆冷击败李宗伟,一战成名。 2019年世锦赛决赛,于洋在决胜局18-20落后时连救4个赛点,最终逆转夺冠。这个被媒体称为"世纪逆转"的比赛,却埋下了伤病的隐患。"右膝的半月板损伤比想象中严重,"队医透露,"但他坚持打完亚运会才接受手术。" 如今逐渐转型教练的于洋,特别关注青少年选手的培养。"现在的小将们条件比我们当年好太多,"他笑着说,"但我想告诉他们,球拍不会自己赢球。"每周三下午,他都会在训练馆加练指导年轻队员,这种传承或许正是中国羽毛球长盛不衰的秘诀。天赋异禀的少年时代
职业生涯的转折点
技术特点分析
巅峰时刻与伤病困扰
"羽毛球教会我最重要的事,就是如何在绝境中保持清醒。" ——于洋在自传《羽过天晴》中的话
新时代的传承